跖趾關節疼可能是鞋子不合腳、過度運動、外傷、關節炎、痛風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更換合適鞋子、適當休息、處理傷口、藥物治療、飲食控制等。
1. 鞋子不合腳:長時間穿緊窄、不舒適的鞋子,會對跖趾關節造成擠壓和摩擦,導致疼痛。應選擇寬松、舒適、合腳的鞋子,鞋頭要有足夠空間,避免穿高跟鞋或尖頭鞋。日常可多備幾雙不同款式的舒適鞋子,輪流更換。
2. 過度運動:突然增加運動量、長時間行走或跑步等,會使跖趾關節過度勞損,引發疼痛。要適當休息,減少活動量,可對疼痛部位進行熱敷,每次15 - 20分鐘,每天3 - 4次,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疼痛。
3. 外傷:如碰撞、砸傷等導致跖趾關節損傷,出現疼痛。若有傷口,需及時清潔消毒,用碘伏消毒後,塗抹紅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、雲南白藥氣霧劑遵醫囑用藥,並進行包扎。若有骨折,需就醫進行復位固定。
4. 關節炎:類風濕關節炎、骨關節炎等累及跖趾關節,引起疼痛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、雙氯芬酸鈉腸溶片、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,同時注意關節保暖,避免關節過度勞累。
5. 痛風:體內尿酸水平升高,尿酸鹽結晶沈積在跖趾關節,引發疼痛。要控制飲食,避免高嘌呤食物,如動物內臟、海鮮等,多飲水促進尿酸排泄。急性發作期可遵醫囑服用秋水仙鹼片、別嘌醇片、苯溴馬隆片遵醫囑用藥。
要關注疼痛變化,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及時就醫。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合理運動,選擇合適的鞋子,定期體檢監測尿酸等指標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