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

肛裂流血怎麼辦

發佈時間:2025-02-12 10:53:36

肛裂流血應根據大便乾結、肛管狹窄、局部感染、外傷、肛門括約肌痙攣等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、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、避免刺激、緩解痙攣等。

1. 大便乾結:長期飲食不均衡,膳食纖維攝入過少,喝水不足,腸道蠕動減慢,易導致大便乾結。乾結大便在排出時會強烈擴張肛管,撐裂肛管皮膚形成肛裂並流血。日常應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芹菜、蘋果、燕麥等,多喝水,每天至少1500 - 2000毫升。可遵醫囑口服麻仁潤腸丸、乳果糖口服液、小麥纖維素顆粒,促進排便,減輕對肛裂處的刺激。

2. 肛管狹窄:先天性肛管發育異常或因手術等後天因素導致肛管狹窄。排便時糞便通過狹窄部位,易引起肛管皮膚撕裂出血。輕度狹窄可通過擴肛治療,由專業醫生操作。嚴重狹窄需行手術治療,如肛管擴張術、肛管成形術等,術後注意護理,防止感染。

3. 局部感染:肛隱窩炎等局部炎症蔓延,使肛管皮膚抵抗力下降,容易破損形成肛裂並流血。可遵醫囑外用紅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、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,控制局部感染。同時注意肛門清潔,可用溫水或1:5000高錳酸鉀溶液坐浴,每天2 - 3次。

4. 外傷:異物插入肛門、粗暴的肛門檢查等外傷因素可直接導致肛管皮膚損傷,形成肛裂流血。避免此類外傷行為,受傷後若有肛裂流血,應及時就醫。若損傷較輕,可遵醫囑用康復新液濕敷,促進傷口愈合;若損傷較重,可能需手術縫合。

5. 肛門括約肌痙攣:精神緊張、局部炎症刺激等可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,導致肛管壓力升高,阻礙血液循環,使肛管皮膚缺血、脆弱,易發生肛裂流血。可通過溫水坐浴放鬆括約肌,也可遵醫囑口服地西泮片、氯唑沙宗片、巴氯芬片緩解痙攣。還可進行生物反饋療法,訓練肛門括約肌功能。

日常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定時排便,避免久坐久站,保持肛門清潔衛生,適當運動,促進腸道蠕動,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及時就醫。

相關文章
肛裂流血怎麼辦
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
關註微信公眾號,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
近期最多人在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