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不手術可通過藥物治療、坐浴療法、飲食調節、運動鍛鍊、膠圈套扎療法等進行治療。
1. 藥物治療:對於痔瘡患者,可使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、肛泰軟膏等膏劑,直接塗抹於患處,能起到消腫止痛、止血生肌的作用,因為其含有的多種中藥成分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減輕炎症。還有槐角丸、痔速寧片等片劑,口服後能清熱涼血、潤腸通便,緩解因便秘等加重的痔瘡症狀。另外,化痔栓、普濟痔瘡栓等栓劑,通過直腸給藥,能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,減輕直腸黏膜的充血,從而緩解痔瘡不適。
2. 坐浴療法:痔瘡患者可採用溫水坐浴,每天1 - 2次,每次15 - 20分鐘。溫水能促進肛周血液循環,減輕靜脈淤血,緩解疼痛和腫脹。也可在溫水中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,配製成1:5000的溶液,其具有殺菌消毒的作用,能預防和減輕局部感染,促進痔瘡恢復。還可以使用中藥坐浴,如苦參、黃柏、地榆等中藥煎水後坐浴,利用中藥的清熱燥濕、消腫止痛功效改善痔瘡症狀。
3. 飲食調節:痔瘡患者應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,多吃蔬菜如菠菜、芹菜、水果如香蕉、蘋果、全穀類食物等,這些食物能增加糞便體積,促進腸道蠕動,防止便秘,避免因用力排便導致腹壓增加,加重痔瘡症狀。同時,要減少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的攝入,如辣椒、油炸食品等,因為這類食物易引起肛周血管擴張,加重痔瘡充血。要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,每天至少1500 - 2000毫升,使糞便保持濕潤,易於排出。
4. 運動鍛鍊:適當的運動對痔瘡患者有益。提肛運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,隨時隨地都可進行。收縮肛門,保持3 - 5秒,然後放鬆,重復進行,每次10 - 15分鐘,每天2 - 3次。通過提肛運動能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,促進肛周血液循環,減輕痔瘡的淤血狀態。散步、慢跑等有氧運動也有助於改善全身血液循環,增強體質,減少痔瘡發作的頻率。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,定時起身活動,也能緩解肛周壓力。
5. 膠圈套扎療法:該方法是將特製的膠圈套扎到內痔的根部,利用膠圈的彈性阻斷內痔的血液供應,使內痔缺血、壞死、脫落,從而達到治療目的。對於一些較小的內痔,這種方法能精准作用於病變部位,避免了手術的創傷。膠圈的持續壓迫可使內痔組織逐漸萎縮,減少出血和脫出等症狀。操作相對簡單,併發症較少,恢復也較快,適合不願接受手術或不適合手術的部分痔瘡患者。
治療期間要保持肛周清潔,勤換內褲,排便後用柔軟的紙巾輕輕擦拭,有條件可使用溫水沖洗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定時排便,避免排便時間過長。同時要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防止病情反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