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期發現和防止肝硬化可從定期體檢、關注症狀、篩查病因、改善生活習慣、合理用藥等方面入手。
1. 定期體檢:定期進行全面體檢對早期發現肝硬化至關重要。通過肝臟超聲檢查,能清晰觀察肝臟的形態、大小、結構等,判斷是否有異常變化;肝功能檢測可瞭解轉氨酶、膽紅素、白蛋白等指標,評估肝臟功能狀態;血常規檢查能查看白細胞、紅細胞、血小板等計數,輔助判斷是否存在脾功能亢進等與肝硬化相關的情況。建議高危人群如長期飲酒者、乙肝或丙肝感染者等,每半年進行一次相關檢查。
2. 關注症狀:留意身體發出的信號有助於早期察覺肝硬化。常見症狀有乏力,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、提不起勁;食慾減退,對食物缺乏興趣,進食量減少;腹脹,尤其是在進食後或傍晚時更為明顯;肝區隱痛,可能偶爾出現右上腹隱痛或不適感;黃疸,表現為皮膚和鞏膜發黃。若出現這些症狀,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檢查。
3. 篩查病因:明確並控制肝硬化的病因是預防的關鍵。對於病毒性肝炎,如乙肝、丙肝,要定期檢測病毒載量,必要時進行抗病毒治療;長期大量飲酒者需戒酒,減少酒精對肝臟的損害;對於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,要積極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;有遺傳代謝性肝病家族史者,應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和篩查。
4. 改善生活習慣: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預防肝硬化。飲食上,要均衡營養,多攝入富含維生素、蛋白質的食物,如新鮮蔬果、瘦肉、魚類、豆類等,避免食用過於油膩、辛辣、刺激性食物,同時要控制鹽和糖的攝入量。適量運動可增強體質,提高肝臟的代謝功能,建議每周進行至少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,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等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,讓肝臟在夜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復。
5. 合理用藥:避免濫用藥物,許多藥物都需要經過肝臟代謝,不合理用藥會增加肝臟負擔,甚至導致藥物性肝損傷,進而引發肝硬化。在使用藥物時,務必嚴格遵循醫囑,瞭解藥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項。對於有基礎疾病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,要定期監測肝功能,及時調整用藥方案。
日常生活中要時刻關注自身健康狀況,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,盡量避免接觸可能損害肝臟的因素。一旦身體出現異常,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,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,以維護肝臟健康,預防肝硬化的發生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