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週期可分成卵泡期、排卵期、黃體期等。以下是各階段的詳細內容:
1. 卵泡期:從月經來潮的第一天開始,到排卵日為止。此階段卵巢中的卵泡逐漸發育成熟,同時雌激素分泌逐漸增加,子宮內膜開始增生變厚,為受精卵的著床做準備。
2. 排卵期:一般在下次月經來潮前 14 天左右。此時卵泡破裂釋放出卵子,卵子排出後進入輸卵管,等待與精子結合。在排卵期,女性的基礎體溫會略有升高,白帶也會變得清澈透明、量多且富有彈性,呈拉絲狀。
3. 黃體期:排卵後,卵泡破裂形成的黃體開始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,使子宮內膜繼續增厚,以利於受精卵的著床和發育。如果卵子未受精,黃體在排卵後 9 - 10 天開始萎縮,孕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下降,子宮內膜失去支持而脫落,月經來潮,新的月經週期開始。
月經週期的長短因人而異,一般為 21 - 35 天。如果月經週期出現明顯的變化,如提前或推遲超過 7 天,或月經量過多、過少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檢查,以排除疾病因素。同時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如規律作息、避免過度勞累、減輕壓力等,有助於維持月經週期的正常。飲食均衡、適量運動也對月經週期的穩定有一定的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