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關節錯位可能是姿勢不良、外力撞擊、過度勞累、關節退變、急性扭傷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復位固定、物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康復訓練等。
1.姿勢不良:長期保持不良姿勢,如久坐、久站、彎腰等,易導致小關節錯位。建議調整姿勢,定時起身活動,進行頸部、腰部的伸展運動,如頸椎操、腰椎拉伸等。
2.外力撞擊:意外的外力撞擊,如摔倒、碰撞等,可能使小關節錯位。建議立即停止活動,避免進一步損傷,可請專業醫生進行手法復位,如頸椎脫位復位手法、腰椎脫位復位手法等。
3.過度勞累:長時間的勞累,使關節負擔過重,引發小關節錯位。建議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可適當進行按摩放鬆,如頸肩部按摩油、腰部按摩膏、關節按摩液等。
4.關節退變:隨著年齡增長,關節軟骨磨損,關節穩定性下降,易出現小關節錯位。建議補充關節營養,如硫酸軟骨素膠囊、氨基葡萄糖片、膠原蛋白顆粒等,同時進行適度的關節功能鍛鍊。
5.急性扭傷:突然的劇烈扭轉或拉伸動作,導致小關節錯位。建議先冷敷減輕腫脹,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,可配合使用雲南白藥氣霧劑、傷痛寧膠囊、三七傷藥片等藥物。
注意,小關節錯位後應及時就醫,避免自行處理導致病情加重。在治療過程中,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康復訓練和用藥,以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