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孩臉撞腫了可能是玩耍碰撞、摔倒磕碰、運動受傷、被物體擊中、意外撞擊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冷敷、熱敷、用藥等。
1. 玩耍碰撞:小孩活潑好動,在玩耍過程中與其他小朋友或物體發生碰撞,導致臉部受傷腫脹。在碰撞後的 24 小時內,用冰袋或冷毛巾給孩子臉部腫脹處冷敷,每次 15 - 20 分鐘,可減輕腫脹和疼痛。24 小時後改為熱敷,用溫熱毛巾敷在腫脹部位,促進血液循環,加快消腫。若疼痛明顯,可遵醫囑使用雲南白藥膏、消腫止痛酊、活血止痛膠囊。
2. 摔倒磕碰:走路不穩或奔跑時不慎摔倒,臉部著地容易撞腫。同樣先冷敷後熱敷處理。若皮膚有破損,要先用碘伏消毒,防止感染。可遵醫囑塗抹紅霉素軟膏、莫匹羅星軟膏、夫西地酸乳膏預防感染。
3. 運動受傷:進行體育活動時,如踢球、跳繩等,臉部意外受到撞擊。冷敷熱敷處理同前。若腫脹嚴重,可遵醫囑口服三七片、跌打丸、愈傷靈膠囊促進恢復。
4. 被物體擊中:比如被飛來的玩具、球類等擊中臉部。先觀察孩子情況,冷敷熱敷。若有淤血,可遵醫囑外用紅花油、正骨水、雲南白藥氣霧劑。
5. 意外撞擊:如開門時撞到門等意外情況。先冷敷控制腫脹,後續熱敷。若疼痛劇烈,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混懸液、對乙酰氨基酚片、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止痛。
要密切關注孩子臉部腫脹情況,若腫脹持續不消退、出現頭暈嘔吐等異常症狀,應及時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,讓醫生進行詳細檢查和診斷,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