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寶寶黃疸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生理性黃疸、溶血性黃疸、感染性黃疸、阻塞性黃疸、母乳性黃疸等。
生理性黃疸:是新生兒時期特有的一種現象,由於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,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出現黃疸,一般在出生後 2 - 3 天出現,4 - 5 天達高峰,5 - 7 天消退,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,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,無其他臨床症狀。
溶血性黃疸:因母嬰血型不合引起,紅細胞破壞加速,膽紅素生成過多導致黃疸,常在出生後 24 小時內出現,黃疸程度重,進展快。需及時查明原因,進行相應治療。
感染性黃疸:由病毒、細菌等感染所致,如新生兒肝炎、敗血症等,可伴有發熱、吃奶差、精神萎靡等症狀,需積極抗感染治療。
阻塞性黃疸:多由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引起,膽汁排泄受阻,膽紅素淤積,黃疸出現較晚,進行性加重,常伴有陶土樣大便等表現,需手術治療等。
母乳性黃疸:母乳中的某些物質影響膽紅素代謝,導致黃疸,一般在出生後 3 - 8 天出現,持續時間較長,停餵母乳後黃疸可減輕。
注意:如果寶寶黃疸持續不退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,遵醫囑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,以確定病因並採取相應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