髖關節後脫位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、合併髖臼骨折的髖關節後脫位、合併股骨頭骨折的髖關節後脫位等。
1.單純性髖關節後脫位:較為常見,多因間接暴力所致,如髖關節在屈曲、內收、內旋位時,股骨頭受髖臼後緣或髖臼緣上緣的槓桿作用而脫出。患者常出現髖關節疼痛、活動受限,患肢呈屈曲、內收、內旋畸形,臀部可觸及脫出的股骨頭。
2.合併髖臼骨折的髖關節後脫位:相對少見,暴力較大時可導致髖臼骨折。除有髖關節後脫位的一般表現外,還可伴有局部腫脹、壓痛明顯,髖關節活動障礙更嚴重,X 線檢查可明確髖臼骨折的情況。
3.合併股骨頭骨折的髖關節後脫位:較為罕見,多為高能量暴力引起。患者除有髖關節後脫位的症狀外,局部疼痛劇烈,可出現下肢短縮、外旋等畸形。X 線及 CT 檢查有助於明確股骨頭骨折的類型和移位情況。
髖關節後脫位後應及時就醫,避免自行復位,以免加重損傷。復位後需嚴格臥床休息,進行患肢的皮牽引或骨牽引,以保持髖關節的穩定。定期復查 X 線,觀察骨折愈合及關節復位情況。根據病情進行適當的康復鍛鍊,促進關節功能恢復,但應避免過早負重和劇烈運動,以免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和愈合。在康復過程中,如有不適或異常情況,應及時告知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