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石後還疼可能是結石殘留、局部損傷、輸尿管痙攣、感染、排石梗阻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等。
1. 結石殘留:碎石後可能有部分結石碎片殘留,繼續刺激周圍組織引發疼痛。可通過復查超聲或 CT 明確結石殘留情況。較小的殘留結石可通過大量飲水,每日 2000 - 3000 毫升,多做跳躍運動促進排出;若殘留結石較大,可能需再次體外衝擊波碎石或手術取石。遵醫囑服用排石顆粒、腎石通顆粒、金錢草顆粒輔助排石。
2. 局部損傷:碎石過程可能對腎臟、輸尿管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,引起疼痛。一般輕度損傷可通過休息緩解,疼痛明顯時可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、雙氯芬酸鈉腸溶片、氨酚待因片止痛。同時要注意觀察尿液顏色,若出現血尿加重等異常及時就醫。
3. 輸尿管痙攣:結石刺激輸尿管平滑肌,導致輸尿管痙攣,引發疼痛。可採用熱敷下腹部的方式緩解痙攣,減輕疼痛。也可遵醫囑使用山莨菪鹼片、間苯三酚注射液、黃體酮膠囊鬆弛輸尿管平滑肌。
4. 感染:碎石後尿路黏膜受損,易引發細菌感染,炎症刺激導致疼痛。需進行尿常規等檢查明確感染情況。確診後遵醫囑使用抗生素,如左氧氟沙星膠囊、頭孢克肟分散片、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控制感染,同時要增加水分攝入,衝刷尿道。
5. 排石梗阻:結石碎片在排出過程中可能堵塞輸尿管等部位,造成梗阻性疼痛。可通過復查瞭解梗阻情況。輕度梗阻可嘗試藥物擴張輸尿管促進結石排出;嚴重梗阻可能需手術解除梗阻。
碎石後要多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。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,促進結石排出。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,觀察結石排出情況和身體恢復狀況。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出現發熱、血尿等異常,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