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血壓性腦出血可以做的一般治療有臥床休息、保持呼吸道通暢、調控血壓、控制腦水腫、營養支持等。
1. 臥床休息: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,因為活動可能導致血壓波動,增加再出血風險。安靜的休息環境能使患者情緒平穩,利於血壓穩定,減少對破裂血管的進一步衝擊,為受損腦組織的修復創造良好條件。一般要求患者臥床2 - 4周,避免不必要的搬動,頭部可適當抬高15° - 30°,以促進顱內靜脈回流,減輕腦水腫。
2. 保持呼吸道通暢: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意識可能受到影響,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減弱,易出現呼吸道梗阻。及時清除口腔和氣道分泌物,防止誤吸,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,能保證氧氣供應,避免腦組織因缺氧而加重損傷,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,對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。
3. 調控血壓:血壓過高會加重腦出血,過低則影響腦灌注。合理調控血壓可降低再出血風險,又能保證腦組織的血液供應。常用藥物如硝苯地平緩釋片,通過擴張血管降低血壓;卡托普利片,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,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生成,從而降低血壓;氨氯地平膠囊,能長效平穩降壓。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血壓情況遵醫囑使用。
4. 控制腦水腫:腦出血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腦水腫,導致顱內壓升高,嚴重時可形成腦疝危及生命。使用甘露醇注射液,通過高滲脫水作用,使腦組織水分進入血管內,減輕腦水腫;呋塞米注射液,通過利尿減少血容量,降低顱內壓;甘油果糖注射液,能緩慢而持久地降低顱內壓。這些藥物可有效減輕腦水腫,降低顱內壓。
5. 營養支持: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因病情較重,機體處於高代謝狀態,營養消耗大。早期給予營養支持,能維持患者機體能量需求,增強免疫力,促進神經功能恢復。可通過鼻飼或胃腸造瘻給予腸內營養制劑,如能全力、瑞素等;對於無法經胃腸道營養的患者,可採用靜脈營養支持,補充氨基酸、脂肪乳、葡萄糖等營養物質。
治療期間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進行各項操作和用藥,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、意識狀態等變化。若出現異常情況,如血壓大幅波動、意識障礙加重等,應及時告知醫生,以便調整治療方案,確保治療效果和患者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