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釉質掉了可能是刷牙方式不當、飲食習慣不良、牙齒外傷、磨牙症、酸蝕症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刷牙習慣、調整飲食、修復治療、佩戴牙套、治療相關疾病等。
1. 刷牙方式不當:長期採用橫向刷牙等錯誤方式,會過度磨損牙釉質。應學習巴氏刷牙法,將牙刷與牙長軸呈 45 度角指向根尖方向,按照牙齦 - 牙交界區,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,一部分鋪於齦緣上,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,用輕柔壓力使刷毛在原位進行前後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。若磨損嚴重,可遵醫囑使用脫敏牙膏如舒適達脫敏牙膏、冷酸靈抗敏牙膏、雲南白藥牙膏,日常做好口腔護理。
2. 飲食習慣不良:經常吃過於堅硬的食物,像堅果、骨頭等,或頻繁喝碳酸飲料,會損害牙釉質。要減少食用這類食物和飲料,多吃富含鈣和磷的食物如牛奶、雞蛋、魚肉等。若牙釉質損傷,可遵醫囑用含氟凝膠如 1.23%酸性磷酸氟凝膠、氟化鈉甘油糊劑、氟化亞錫溶液,促進牙釉質再礦化。
3. 牙齒外傷:意外碰撞等導致牙釉質脫落。應及時就醫,根據損傷程度進行修復,如樹脂充填修復、烤瓷牙修復等。術後要避免用患牙咬硬物,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、甲硝唑片、布洛芬緩釋膠囊,預防感染和緩解疼痛。
4. 磨牙症:夜間磨牙會使牙釉質過度磨損。可就醫製作磨牙墊,睡覺時佩戴。同時要緩解精神壓力,規律作息。若牙齒敏感,可遵醫囑用丁硼乳膏、復方氯己定含漱液、康復新液,減輕症狀。
5. 酸蝕症:長期接觸酸性物質,如工作中接觸酸霧等。要盡量避免接觸酸性環境,及時清潔口腔。對於受損牙釉質,可進行再礦化治療等。可遵醫囑用含氟漱口水如 0.05%氟化鈉漱口水、0.2%氟化鈉漱口水、氟化胺漱口水。
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,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發現問題及時處理,避免食用對牙齒有較大刺激的食物和飲料,維護牙齒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