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,其表現多樣,主要包括腹瀉、腹痛、黏液膿血便等,還可能伴有全身症狀等。以下是其具體表現:
1. 腹瀉:是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症狀之一,輕者每日排便2-4次,重者可達10次以上,糞便多呈糊狀,可伴有黏液,但膿血相對較少。
2. 腹痛:一般為輕至中度腹痛,多為左下腹或下腹的陣痛,亦可涉及全腹,有疼痛 - 便意 - 便後緩解的規律,若併發中毒性巨結腸或炎症波及腹膜,可有持續性劇烈腹痛。
3. 黏液膿血便:黏液膿血便是本病活動期的重要表現,大便次數及便血的程度可反映病情輕重,輕者血便少或無,重者可有大量便血。
4. 里急後重:指患者有便意,但排便後仍有未排盡的感覺,常伴有肛門墜脹感,多見於直腸炎患者。
5. 其他症狀:部分患者可伴有發熱、乏力、消瘦、貧血等全身症狀,嚴重者可出現低蛋白血症、水電解質紊亂等。
患者應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,多吃易消化、富含營養的食物,如米粥、麵條等。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,避免過度緊張和焦慮,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。定期復查腸鏡,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,調整治療方案。如果出現腹痛、腹瀉加重、便血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避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