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硬化在 CT 檢查中的表現多樣,常見的有肝表面結節狀改變、肝葉比例失調、肝密度改變、門靜脈高壓表現、脾大等。
1. 肝表面結節狀改變:肝臟表面呈現出大小不等結節狀,結節邊緣多較清晰,可伴有肝輪廓的凹凸不平。
2. 肝葉比例失調:通常表現為尾狀葉相對增大,左葉或右葉可能出現萎縮,導致肝葉大小比例失衡。
3. 肝密度改變:肝硬化早期,肝臟密度可正常或稍增高,隨著病情進展,肝臟密度可逐漸減低,且不均勻,可見低密度結節或條索狀影。
4. 門靜脈高壓表現:包括門靜脈主幹及分支擴張,側支循環形成,如胃底食管靜脈曲張、臍周靜脈曲張等,在 CT 圖像上可清晰顯示這些擴張的血管影。
5. 脾大:脾臟體積增大,常超過 5 個肋單元,脾門增寬,脾實質密度均勻或稍減低。
注意事項:在進行肝硬化 CT 檢查後,患者應聽從醫生的建議,按時復查 CT 以觀察病情的變化。同時,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飲酒、過度勞累等,以減輕肝臟負擔,有助於病情的穩定和恢復。如有不適或疑問,應及時與醫生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