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睛上眼皮裡面長小泡可能是瞼板腺堵塞、結膜結石、瞼裂斑炎、沙眼、泡性結膜炎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熱敷、手術剔除、藥物治療等。
1. 瞼板腺堵塞:多因瞼板腺分泌旺盛,排出不暢所致。常見於用眼過度、長期熬夜、飲食油膩的人群。日常可通過熱敷,用溫熱毛巾敷眼,每次15 - 20分鐘,每天3 - 4次,促進瞼板腺分泌物排出。若症狀較重,可在醫生操作下進行瞼板腺按摩。還可遵醫囑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、普拉洛芬滴眼液、左氧氟沙星滴眼液,緩解眼部不適。
2. 結膜結石:主要是由脫落的上皮細胞和變性的白細胞凝固而成。長期慢性結膜炎刺激易引發。對於較小且無症狀的結石,一般無需處理。若結石突出結膜表面引起異物感,需在表面麻醉下,由醫生用消毒針頭或尖刀將結石剔除。術後可遵醫囑用妥布霉素眼膏、紅霉素眼膏、氧氟沙星眼膏預防感染。
3. 瞼裂斑炎:通常是由於長期受到風沙、紫外線等刺激,導致結膜組織增生。平時要注意眼部防護,如佩戴太陽鏡。症狀較輕時,可使用人工淚液緩解不適,如聚乙烯醇滴眼液、羧甲基纖維素鈉滴眼液、羥丙甲纖維素滴眼液。若炎症明顯,需遵醫囑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,如氟米龍滴眼液、地塞米松磷酸鈉滴眼液、醋酸潑尼松龍滴眼液。
4. 沙眼:由沙眼衣原體感染引起,通過接觸傳播。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共用毛巾等物品。可遵醫囑使用磺胺醋酰鈉滴眼液、利福平滴眼液、酞丁安滴眼液,睡前塗四環素眼膏、金霉素眼膏、紅霉素眼膏。嚴重者可能需口服阿奇霉素分散片、羅紅霉素膠囊、琥乙紅霉素顆粒,但要嚴格遵醫囑。
5. 泡性結膜炎:多與機體對某種物質過敏有關,如花粉、塵蟎等。要盡量查找並遠離過敏原。可使用色甘酸鈉滴眼液、富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、鹽酸奧洛他定滴眼液抗過敏。症狀嚴重時,遵醫囑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滴眼液,如氯替潑諾混懸滴眼液、潑尼松龍滴眼液、倍他米松磷酸鈉滴眼液。
治療期間要保持眼部清潔,避免揉眼,防止加重症狀或引發感染。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用藥、定期復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