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濕性疾病的臨床分類主要包括以下幾類:瀰漫性結締組織病、脊柱關節病、退行性變、與感染相關的風濕性疾病、其他如晶體性關節炎等。
一、瀰漫性結締組織病:這類疾病較為常見,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類風濕關節炎、乾燥綜合徵、多發性肌炎/皮肌炎、系統性硬化症等。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出現多系統受累表現,如面部紅斑、關節疼痛、腎臟損害等;類風濕關節炎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腫痛、晨僵等;乾燥綜合徵以口乾、眼乾等為主要症狀;多發性肌炎/皮肌炎主要累及肌肉導致肌無力等;系統性硬化症可引起皮膚硬化及內臟器官受累。
2.脊柱關節病:常見的有強直性脊柱炎、反應性關節炎、銀屑病關節炎、炎性腸病關節炎等。強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脊柱和骶髂關節,導致脊柱強直和活動受限;反應性關節炎常繼發於腸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;銀屑病關節炎與銀屑病相關,可出現關節病變;炎性腸病關節炎與炎症性腸病相伴發。
3.退行性變:如骨關節炎,主要累及關節軟骨,導致關節疼痛、腫脹、畸形和活動受限,常見於膝關節、髖關節等負重關節。
4.與感染相關的風濕性疾病:如風濕熱,是 A 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,可出現心臟炎、關節炎、舞蹈病等表現;萊姆病,由伯氏疏螺旋體感染引起,可累及皮膚、關節、神經系統等。
5.其他如晶體性關節炎:包括痛風性關節炎和假性痛風。痛風性關節炎常急性發作,關節紅腫熱痛,多發生於下肢關節;假性痛風主要累及膝關節等大關節,表現為關節疼痛和炎症。
在日常生活中,風濕性疾病患者需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、受潮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。同時,要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、按時服藥,積極配合治療,以控制病情的發展,提高生活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