腎癌是指發生在腎臟的惡性腫瘤,常見於腎實質,起源於腎小管上皮細胞,包括透明細胞癌、乳頭狀腎細胞癌、嫌色細胞癌、集合管癌、未分類腎細胞癌等。
1. 透明細胞癌:是腎癌最常見的病理類型,約佔腎癌的 70% - 80%。癌細胞內富含脂質和糖原,在顯微鏡下呈現透明狀,故而得名。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,侵襲性較強,容易發生轉移,常見的轉移部位包括肺、肝、骨等。
2. 乳頭狀腎細胞癌:約佔腎癌的 10% - 15%。腫瘤細胞呈乳頭狀排列,根據細胞形態和生物學行為可分為 1 型和 2 型。1 型預後相對較好,2 型惡性程度較高,預後較差。
3. 嫌色細胞癌:佔腎癌的 4% - 10%。癌細胞具有豐富的嗜酸性胞質,細胞膜清晰,在光鏡下呈特徵性的淡染或透亮外觀。該類型腎癌生長緩慢,侵襲性較弱,預後相對較好。
4. 集合管癌:較為罕見,僅佔腎癌的 1% - 2%。起源於腎集合管上皮細胞,惡性程度高,預後差,早期即可發生轉移,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。
5. 未分類腎細胞癌:佔腎癌的比例小於 5%。這類腎癌的細胞形態和組織結構不符合上述任何一種類型的特徵,生物學行為和預後差異較大。
腎臟出現問題時,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。一旦確診腎癌,需積極配合醫生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。治療後要定期復查,監測身體各項指標變化,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復發或轉移情況。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合理飲食、適度運動、戒煙限酒,有助於提高身體抵抗力,對病情恢復和預防疾病進展都有積極意義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