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子宮頸炎常見類型有子宮頸糜爛樣改變、子宮頸肥大、子宮頸息肉、子宮頸腺囊腫、子宮頸黏膜炎等。
1. 子宮頸糜爛樣改變:並非真正的糜爛,是子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所致。因雌激素作用,柱狀上皮外移至子宮頸陰道部,肉眼看似糜爛。多數為生理性變化,少數因子宮頸炎症或其他病變引起。
2. 子宮頸肥大:由於慢性炎症長期刺激,子宮頸組織充血、水腫,腺體和間質增生,還可能在腺體深部有黏液瀦留形成囊腫,使子宮頸呈不同程度肥大,但表面多光滑,有時可見到瀦留囊腫突起。
3. 子宮頸息肉:是子宮頸管腺體和間質的局限性增生,並向子宮頸外口突出形成息肉。通常為單個,也可為多個,紅色,質軟而脆,呈舌形,可有蒂,蒂寬窄不一,根部多附著於子宮頸外口,少數在子宮頸管壁內。
4. 子宮頸腺囊腫: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子宮頸的生理性變化。子宮頸轉化區內鱗狀上皮取代柱狀上皮過程中,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子宮頸腺管口或伸入腺管,將腺管口阻塞,導致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,瀦留形成囊腫。
5. 子宮頸黏膜炎:病變局限於子宮頸管黏膜及黏膜下組織,子宮頸陰道部外觀光滑,子宮頸外口可見有膿性分泌物,有時可見子宮頸管黏膜增生向外突出,可見子宮頸口充血、發紅。
日常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不潔性生活,防止病原體侵入引發感染。定期進行婦科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子宮頸病變並處理。若出現陰道分泌物異常、接觸性出血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積極配合治療,治療期間遵循醫生囑咐,按時復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