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道損傷的表現主要有血尿、疼痛、排尿困難、尿外滲等。
1. 血尿:這是尿道損傷最常見的表現之一,損傷後血液隨尿液排出,尿液可呈鮮紅色、暗紅色或醬油色等。血尿的程度與尿道損傷的部位、程度有關,輕者僅為鏡下血尿,重者可出現大量肉眼血尿。
2. 疼痛:尿道損傷後常伴有局部疼痛,可放射至陰莖、會陰部、下腹部等部位。疼痛的程度因損傷的程度而異,輕者可僅有局部隱痛,重者可出現劇烈疼痛,影響患者的活動和休息。
3. 排尿困難:尿道損傷後可導致尿道狹窄或尿道斷裂,引起排尿困難。患者可出現尿線變細、排尿費力、尿滴瀝等症狀,嚴重時可出現尿瀦留。
4. 尿外滲:尿道損傷後尿液可滲入周圍組織,引起尿外滲。尿外滲的範圍與尿道損傷的部位有關,前尿道損傷時尿液可滲入陰莖、陰囊、會陰部等部位;後尿道損傷時尿液可滲入盆腔、腹膜後等部位。尿外滲可引起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發熱等症狀,嚴重時可導致感染、膿腫形成等併發症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一旦出現上述尿道損傷的表現,應及時就醫,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,以明確損傷的部位、程度等情況,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。治療方法應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而定,如輕度的尿道損傷可通過保守治療,如留置導尿管等;而嚴重的尿道斷裂則可能需要手術治療,如尿道吻合術等。同時,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和性生活,保持局部清潔,防止感染等併發症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