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多歲牙齒掉了可能是外力撞擊、牙周炎、齲齒、牙外傷、發育異常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修復治療、牙周治療、補牙等。
1. 外力撞擊:在日常生活中,牙齒受到突然的外力撞擊,如運動時碰撞、意外摔倒等,都可能導致牙齒折斷或脫落。這種情況應盡快撿起脫落牙齒,手持牙冠部位,用清水沖洗乾淨後,嘗試將牙齒復位到牙槽窩內,然後盡快前往醫院,醫生一般會根據牙齒情況進行固定等處理,若牙齒無法保留,後期可考慮種植牙、烤瓷牙等修復方式 。
2. 牙周炎:口腔衛生不良,牙菌斑、牙結石大量堆積,持續刺激牙周組織,引發炎症,導致牙槽骨吸收,牙齒逐漸鬆動脫落。可進行牙周基礎治療,如洗牙、齦下刮治等去除牙石。還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片、阿莫西林膠囊、丁硼乳膏,控制炎症。待炎症穩定後,根據牙齒鬆動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松牙固定或修復治療。
3. 齲齒:長期不注意口腔衛生,細菌分解食物殘渣產生酸性物質,腐蝕牙齒形成齲洞,若齲洞較深未及時治療,會破壞牙髓及根尖周組織,導致牙齒鬆動脫落。對於早期齲齒,可通過補牙,如使用樹脂材料填充齲洞。若牙髓已感染,需進行根管治療,術後再做牙冠修復保護牙齒。
4. 牙外傷:咬硬物、不良咀嚼習慣等導致牙體組織損傷,嚴重時可致使牙齒折斷、脫落。輕度牙外傷可進行調磨、補牙等處理;若牙齒折斷累及牙髓,需先進行根管治療,再做樁核冠修復;牙齒完全脫落者,要盡快就醫評估能否再植或選擇其他修復方式。
5. 發育異常:牙齒在發育過程中,因遺傳、營養缺乏等因素,導致牙釉質發育不全、牙根發育異常等,使牙齒抗折能力下降,容易折斷或脫落。對於牙釉質發育不全,可進行塗氟、樹脂修復等;牙根發育異常者,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根管治療、正畸牽引等方法,必要時進行修復治療。
牙齒出現問題後,要保持口腔清潔,使用軟毛牙刷早晚正確刷牙,飯後用清水或漱口水漱口。避免食用過硬、過黏食物,防止對牙齒造成二次傷害。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診,以便及時瞭解牙齒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