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治療痔瘡的方法有藥物治療、針灸治療、坐浴治療、推拿按摩、手術治療等。
1. 藥物治療:對於痔瘡,藥物治療能直接作用於病所,緩解症狀。常見的有地榆槐角丸,這是一種丸劑,具有疏風涼血、瀉熱潤燥的功效,可減輕痔瘡引發的便血、腫痛等症狀;化痔栓,通過直腸給藥,能消腫止痛、止血收斂,直接作用於痔瘡部位;還有痔速寧片,能解毒消炎、止血止痛,改善痔瘡的多種不適。使用時需按照醫生的囑咐,根據病情和個體差異確定用量和療程。
2. 針灸治療:針灸刺激特定穴位,可調節人體經絡氣血的運行,對於痔瘡而言,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減輕靜脈淤血狀態。常選取承山穴、長強穴、二白穴等穴位。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,刺激此穴可疏導膀胱經經氣,促進氣血流通;長強穴位於尾骨端下,是督脈的起始穴,能調節督脈氣血,對痔瘡有較好療效;二白穴為經外奇穴,是治療痔瘡的經驗效穴。通過針刺這些穴位,以達到治療目的。
3. 坐浴治療:坐浴能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肛門局部,通過溫熱的藥力滲透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減輕炎症和水腫,緩解痔瘡疼痛。常用的有苦參湯坐浴,苦參具有清熱燥濕、殺蟲止癢的作用;花椒鹽水坐浴,花椒可散寒止痛、止癢,鹽水有清潔、殺菌的功效。將適量藥物或鹽水放入盆中,加入溫水,水溫以能耐受為宜,坐浴15 - 20分鐘,每日1 - 2次。
4. 推拿按摩:推拿按摩通過手法作用於特定部位,能改善肛門直腸局部的氣血運行,緩解肌肉痙攣,減輕痔瘡的症狀。按摩時可在尾骨尖至肛門之間進行揉按,以促進局部氣血流通;還可按摩腹部,促進胃腸蠕動,減少便秘的發生,因為便秘會加重痔瘡症狀。手法要輕柔、適度,避免用力過猛損傷局部組織。
5. 手術治療:當痔瘡病情較為嚴重,經保守治療無效時,手術治療是必要的手段。手術可以直接切除痔核或改善局部的病理結構,達到根治的目的。常見的手術方式有外剝內扎術、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等。外剝內扎術是將外痔部分剝離,內痔部分結扎,使其缺血壞死脫落;吻合器痔上黏膜環切術則是通過吻合器將痔上黏膜環形切除,同時阻斷痔的血液供應。但手術有一定風險,需由專業醫生評估後進行。
治療期間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等刺激性食物,多吃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。避免久坐、久站,適當進行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。注意肛門局部的清潔衛生,勤換內褲。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治療和復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