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
進行性呼吸困難、呼吸窘迫等:患者常突然出現呼吸急促,呼吸頻率可達 30 - 50 次/分,且呼吸費力,表現為鼻翼扇動、三凹徵等。隨著病情進展,呼吸困難逐漸加重,即使在休息狀態下也難以緩解,需借助輔助呼吸肌參與呼吸。
頑固性低氧血症等:儘管患者吸入高濃度氧氣,但動脈血氧分壓仍難以維持在正常水平,表現為 PaO₂降低,常低於 60mmHg,氧合指數PaO₂/FiO₂小於 300mmHg。即使進行機械通氣等治療,低氧血症仍難以糾正,提示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嚴重受損。
胸部 X 線或 CT 顯示雙肺瀰漫性浸潤等:早期胸部 X 線可無明顯異常或僅表現為肺紋理增多,隨著病情進展,逐漸出現雙肺瀰漫性斑片狀或大片狀陰影,呈磨玻璃樣改變或實變,以肺門周圍及中下肺野較為明顯。CT 檢查能更清晰地顯示肺部病變的細節,如小葉間隔增厚、肺泡實變等。
肺部順應性降低等:由於肺部炎症和水腫等原因,導致肺部彈性回縮力減弱,肺的順應性降低。表現為在機械通氣時,需要較高的氣道壓力才能維持足夠的潮氣量,且患者的肺動態順應性明顯下降。
發紺等:由於缺氧,患者皮膚、口唇等部位可出現發紺,尤其是口唇和甲床部位更為明顯。隨著病情的加重,發紺程度也會逐漸加深。
注意事項:患者應密切觀察自身呼吸情況,如出現呼吸困難加重、發紺明顯等症狀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。保持呼吸道通暢,避免誤吸和呼吸道感染。遵醫囑配合各項檢查和治療,如機械通氣等,以改善呼吸功能。同時,應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,以促進身體的恢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