肛裂的發生部位多見於肛管後正中位。因為肛管後部的血供相對較少,且在排便等過程中承受的壓力較大,容易導致局部損傷和缺血,進而引發肛裂。
肛管後正中位的皮膚較為薄弱,且此處的排便摩擦力也相對較大。當糞便通過肛管時,若用力過度或排便時間過長,就容易對該部位的皮膚造成損傷,初始損傷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,就可能逐漸發展為肛裂。
一些不良的排便習慣,如蹲廁時間過長、排便時過度用力等,也會增加肛管後正中位發生肛裂的風險。長期的慢性便秘,使得糞便乾結,對肛管的刺激更大,也更容易導致肛裂的出現。
肛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秘的發生。可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等,同時適當增加運動量,促進腸道蠕動。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,避免蹲廁時間過長,排便時不要過度用力。如果出現肛裂症狀,應及時就醫,遵醫囑進行治療,以避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