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踝外側鼓出一個包可能是扭傷、腱鞘囊腫、脂肪瘤、痛風、骨軟骨瘤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療、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等。
1. 扭傷:多因運動或意外導致腳踝過度扭轉,使局部軟組織損傷、出血,進而形成鼓包。受傷 72 小時內冷敷,每次 15 - 20 分鐘,每天 3 - 4 次,以減輕腫脹和疼痛;72 小時後熱敷,促進血液循環和淤血吸收。疼痛明顯時,可遵醫囑外用雲南白藥膏、消腫止痛酊、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。
2. 腱鞘囊腫:長期的關節活動、勞損等使腱鞘或關節周圍結締組織退變,形成含有膠凍狀黏液的囊腫。較小的囊腫可通過用力擠壓使其破裂,讓黏液自行吸收;也可在醫生操作下用注射器抽出囊液,注入糖皮質激素。若囊腫較大或保守治療無效,需手術切除。
3. 脂肪瘤:由脂肪過度增生積聚形成,是一種良性腫瘤。較小且無症狀的脂肪瘤一般無需處理,定期觀察即可。若脂肪瘤較大,壓迫周圍組織引起疼痛等不適,可手術切除。
4. 痛風:體內嘌呤代謝紊亂,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,尿酸鹽結晶沈積在腳踝關節,引發炎症,出現鼓包。急性發作期應臥床休息,抬高患肢,避免負重。可遵醫囑口服秋水仙鹼片、布洛芬緩釋膠囊、依託考昔片。緩解期要控制飲食,減少高嘌呤食物攝入,如動物內臟、海鮮等。
5. 骨軟骨瘤:多為生長在骨表面的、與骨相連的、由軟骨帽和骨組織構成的良性腫瘤。無症狀的骨軟骨瘤通常不需要治療,定期復查觀察其變化。若腫瘤生長較快、出現疼痛或影響關節活動,需手術切除。
日常要注意保護腳踝,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。運動前充分熱身,運動時選擇合適的鞋子。術後按要求進行康復訓練,定期復查,出現異常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