預防慢性腎衰竭導致的腎性骨營養不良可從控制磷攝入、維持血鈣正常、合理補充維生素 D、規範使用藥物、定期監測評估等方面入手。
1. 控制磷攝入:減少高磷食物的攝取,像動物內臟、海鮮、堅果等。避免食用含磷添加劑多的加工食品,因為過多的磷攝入會導致血磷升高,加重甲狀旁腺功能亢進,促使骨鈣溶解,引發骨營養不良。可選擇低磷且富含營養的食物,如冬瓜、蘋果等,烹飪時可採用水煮等方式,能去除部分食物中的磷。
2. 維持血鈣正常:保證充足的鈣攝入,多食用富含鈣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製品等。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鈣劑。同時,適當進行戶外活動,增加日照時間,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 D,有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,維持血鈣穩定,防止因血鈣過低刺激甲狀旁腺激素分泌,影響骨骼健康。
3. 合理補充維生素 D:維生素 D 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,調節骨代謝。根據病情和身體狀況,在醫生建議下合理使用維生素 D 制劑,如骨化三醇等。但要注意避免過量補充,以防維生素 D 中毒,出現高鈣血症、高鈣尿症等不良反應,反而損害腎臟和骨骼。
4. 規範使用藥物:遵醫囑使用控制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藥物,如西那卡塞等,降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,減少骨鈣的過度流失。同時,對於合併貧血的患者,積極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等糾正貧血,改善腎臟及骨骼的血液供應,因為貧血會加重腎性骨營養不良的進展。
5. 定期監測評估:定期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,包括血鈣、血磷、甲狀旁腺激素、骨密度等指標的檢測。通過這些檢查結果,醫生能及時瞭解病情變化,調整治療方案,確保預防措施的有效性,及時發現並處理早期的腎性骨營養不良問題。
在日常生活中,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飲食要均衡且遵循上述原則,避免自行增減藥物劑量。積極配合醫生的各項檢查和治療安排,若身體出現不適症狀,如骨骼疼痛、乏力等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