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療癤的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野菊花等。
1. 金銀花:具有清熱解毒、疏散風熱的功效。對於癤腫初起,伴有發熱、咽痛等風熱表證者尤為適宜。它能有效減輕癤腫的紅腫熱痛症狀,可內服也可外用。內服時可與其他清熱解毒藥配伍,增強療效;外用可煎水外洗癤腫部位。
2. 連翹:有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疏散風熱的作用。常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癤腫,能消散癰腫結塊。與金銀花常相須為用,以增強清熱解毒之功。對於癤腫堅硬、疼痛明顯者,連翹能起到較好的消腫止痛效果。
3. 蒲公英:能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、利尿通淋。其對癤腫有良好的治療作用,尤其適用於乳癰等各類癰腫疔毒。無論是內服還是外用,都能有效緩解癤腫的症狀。鮮品搗爛外敷,可直接作用於癤腫局部,起到清熱消腫的作用。
4. 紫花地丁: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的功效。常用於疔瘡腫毒、癰疽發背等病症,對於癤腫的治療也有顯著效果。它能清熱涼血,減輕癤腫部位的紅腫熱痛,促進癤腫的消散吸收。
5. 野菊花:有清熱解毒、瀉火平肝的功效。對於癤腫伴有肝火上炎症狀者較為合適,如目赤腫痛、頭暈目眩等。野菊花可內服或外用,外用時可製成藥膏塗抹癤腫處,起到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中藥治療癤腫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的不同,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選用。同時,在治療期間應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擠壓癤腫,以防感染擴散。飲食宜清淡,忌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