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膜息肉的出現可能是多根牙的齲損穿通髓腔、髓室底遭到破壞、長期慢性炎症刺激、牙髓組織增生、牙周膜受炎症侵襲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手術切除、根管治療、拔牙等。
1. 多根牙的齲損穿通髓腔:多根牙發生較深齲洞時,齲壞穿通髓腔,為牙周膜息肉的形成創造了條件。這種情況下,需先對齲洞進行清理,去除腐質,之後根據牙髓及牙根情況,可能需要進行根管治療,以消除牙髓炎症,再對齲洞進行充填修復,恢復牙齒外形。
2. 髓室底遭到破壞:牙齒的髓室底因齲病或其他原因被破壞後,牙周膜的細胞可通過穿孔處進入髓腔,進而增生形成息肉。通常要先評估髓室底破壞程度,若破壞較輕,可嘗試進行髓室底修補,同時配合根管治療;若破壞嚴重,可能需要拔除患牙。
3. 長期慢性炎症刺激:口腔內長期存在的慢性炎症,不斷刺激牙周膜組織,促使其異常增生形成息肉。可先使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牙周袋,局部塗抹碘甘油消炎。同時,可遵醫囑口服甲硝唑片、阿莫西林膠囊、布洛芬緩釋膠囊,待炎症緩解後,根據息肉及牙齒具體情況進行手術切除息肉或進一步的根管治療等。
4. 牙髓組織增生:牙髓在受到慢性刺激時,可發生增生,牙髓組織通過穿髓孔長出,形成息肉樣改變。一般先進行牙髓失活,然後進行根管治療,去除增生的牙髓組織,嚴密充填根管,防止炎症復發。
5. 牙周膜受炎症侵襲:牙周組織的炎症波及牙周膜,使牙周膜細胞活躍增生,形成息肉。先進行牙周基礎治療,如潔治、刮治,去除牙石和菌斑,控制牙周炎症。對於增生明顯的息肉,可在炎症控制後進行手術切除。
治療後要保持口腔清潔,養成正確刷牙和使用牙線的習慣。定期到醫院復查,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。飲食上避免食用過硬、過黏食物,防止對患牙造成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