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中毒可能是經皮膚接觸、呼吸道吸入、誤服、職業暴露、環境污染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脫離中毒環境、清洗皮膚、催吐洗胃、使用解毒藥物、對症治療等。
1. 經皮膚接觸:在使用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時,若未做好防護措施,殺蟲劑直接接觸皮膚,可經皮膚吸收導致中毒。應迅速脫去被污染的衣物,用大量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皮膚,特別是接觸殺蟲劑的部位,沖洗時間不少於 15 分鐘。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、莫匹羅星軟膏、地奈德乳膏等藥物,預防皮膚感染和減輕不適。
2. 呼吸道吸入: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噴灑殺蟲劑,或在施藥後未及時通風就進入室內,吸入含有殺蟲劑的空氣,易引發中毒。立即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、通風良好的地方,解開衣領、腰帶,保持呼吸道通暢。若出現呼吸困難,可遵醫囑使用沙丁胺醇氣霧劑、布地奈德霧化混懸液、異丙托溴銨氣霧劑等藥物進行霧化吸入治療。
3. 誤服:將殺蟲劑放置不當,被兒童或不知情者誤服,會造成中毒。應盡快進行催吐,可用手指或筷子刺激患者咽喉部,促使其嘔吐。隨後立即送往醫院,進行洗胃、導瀉等處理。可遵醫囑口服藥用炭膠囊、硫酸鎂溶液、乳果糖口服溶液等,以吸附毒物、促進排泄。
4. 職業暴露:從事殺蟲劑生產、包裝、噴灑等工作的人員,長期接觸殺蟲劑,防護不到位時易中毒。定期對職業接觸人員進行健康體檢,發現異常及時調整工作崗位。工作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,穿戴防護服、口罩、手套等防護用品。若出現中毒症狀,及時就醫,可遵醫囑使用解磷定注射液、氯解磷定注射液、阿托品注射液等解毒藥物。
5. 環境污染:周邊環境受到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污染,如水源、土壤等,通過食物鏈或接觸等途徑進入人體導致中毒。加強環境保護,減少殺蟲劑的不合理使用。對於受污染的水源和土壤,採取相應的治理措施。中毒患者需及時就醫,進行對症支持治療,如維持水電解質平衡、保護重要臟器功能等,可遵醫囑使用葡萄糖注射液、維生素 C 注射液、輔酶 A 注射液等藥物。
中毒患者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,保證充足睡眠,促進身體恢復。飲食上選擇清淡、易消化的食物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密切觀察自身症狀變化,如出現不適及時告知醫生,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、定期復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