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腫脹可能是外傷、過度勞累、感染、關節炎、痛風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1. 外傷:日常生活中,關節受到碰撞、扭傷等外力作用,導致局部血管破裂、組織損傷,進而出現腫脹。輕微外傷在受傷 24 小時內冷敷,減輕腫脹疼痛,24 小時後熱敷,促進血液循環。可遵醫囑外用雲南白藥膏、消腫止痛酊、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,幫助緩解症狀。嚴重外傷導致骨折等情況,可能需手術治療。
2. 過度勞累: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,關節頻繁活動,超出其負荷,引起關節周圍組織勞損、充血,出現腫脹。應適當休息,減少關節活動量。可進行按摩、理療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疼痛明顯時,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、對乙酰氨基酚片、洛索洛芬鈉片緩解疼痛。
3. 感染: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入侵關節,引發炎症反應,導致關節腫脹。對於細菌感染,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、頭孢克肟分散片、鹽酸左氧氟沙星片抗感染治療。病毒感染需使用抗病毒藥物,如阿昔洛韋片、利巴韋林顆粒、更昔洛韋膠囊等。同時注意休息,必要時關節制動。
4. 關節炎:常見的類風濕關節炎、骨關節炎等,會使關節滑膜增生、滲出,導致關節腫脹。類風濕關節炎可遵醫囑使用甲氨蝶呤片、來氟米特片、硫酸羥氯喹片控制病情。骨關節炎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、鹽酸氨基葡萄糖片、雙醋瑞因膠囊,保護關節軟骨。還可配合熱敷、針灸等輔助治療。
5. 痛風:體內嘌呤代謝紊亂,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,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,引起關節炎症、腫脹。急性發作期可遵醫囑服用秋水仙鹼片、依託考昔片、布洛芬膠囊緩解疼痛。緩解期使用苯溴馬隆片、非布司他片、別嘌醇片降低尿酸水平。日常要控制飲食,避免高嘌呤食物。
關節腫脹治療期間,要注意關節保暖,避免受寒加重症狀。合理安排休息與活動,避免關節過度勞累。按照醫生囑咐按時服藥、定期復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