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石症眩暈可能是頭部外傷、耳部疾病、年齡增長、內耳供血不足、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復位治療、藥物輔助、手術干預等。
1. 頭部外傷:頭部受到撞擊等外傷,可能導致耳石脫落,從而引發耳石症眩暈。頭部外傷使得耳石脫離原本位置,雙側前庭信息或毛細胞放電不均衡,前庭中樞無法處理不均衡的運動信息而產生眩暈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先進行手法復位,如Epley法、Semont法等幫助耳石歸位;若復位效果不佳,可考慮手術治療,如半規管阻塞術。同時可遵醫囑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、鹽酸地芬尼多片、茶苯海明片緩解眩暈症狀。
2. 耳部疾病:中耳炎、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可能影響內耳結構和功能,破壞耳石的穩定性,導致耳石移位引發眩暈。耳部疾病會造成內耳內環境改變,影響耳石正常附著。治療時先積極治療原發耳部疾病,如中耳炎患者可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、頭孢克肟膠囊、桉檸蒎腸溶軟膠囊;梅尼埃病患者可使用雙氫克尿噻片、地塞米松片、甲鈷胺片,同時配合耳石復位治療。
3. 年齡增長:隨著年齡增加,內耳結構和功能逐漸退變,耳石膜上的耳石容易脫落,引發耳石症眩暈。年齡增長使得內耳的支持結構、神經功能等出現老化,耳石的固定作用減弱。一般以復位治療為主,Epley復位法通過特定頭位變換讓耳石回到原來位置;Semont復位法操作相對簡便且效果較好。也可遵醫囑服用銀杏葉片、甲鈷胺膠囊、維生素B1片輔助治療。
4. 內耳供血不足:動脈硬化、頸椎病等導致內耳供血不足,影響耳石的營養供應,使耳石容易脫落引發眩暈。內耳得不到充足血液供應,耳石膜的代謝和穩定性受影響。可針對基礎疾病治療,如動脈硬化患者遵醫囑服用阿托伐他汀鈣片、阿司匹林腸溶片、硫酸氫氯吡格雷片;頸椎病患者可通過牽引、按摩等物理治療改善供血,同時配合耳石復位治療。
5. 長期不良生活習慣:長期熬夜、過度勞累、精神壓力大等不良生活習慣,可能影響內耳的生理功能,導致耳石脫落引發眩暈。這些不良習慣擾亂身體生物鐘和內分泌,影響內耳的正常代謝和功能。要調整生活習慣,保證充足睡眠、避免勞累、學會緩解壓力。可配合復位治療,必要時遵醫囑使用谷維素片、維生素B6片、養血清腦顆粒改善內耳功能。
日常要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劇烈頭部運動和快速起身、轉頭等動作。飲食上避免高鹽、高脂食物,戒煙限酒。按要求定期復查,若眩暈症狀加重或出現其他不適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