貼了膏藥後發癢可能是皮膚敏感、膏藥過敏、皮膚清潔不當、局部血液循環變化、膏藥刺激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更換膏藥、使用藥物、清潔皮膚等。
1. 皮膚敏感:皮膚較為敏感的人群,對膏藥中的成分耐受性差,貼上後容易受到刺激而發癢。對於這類情況,應立即停止使用膏藥,用清水輕輕洗淨貼膏藥部位的皮膚,避免用力搔抓。可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、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、他克莫司軟膏,以緩解瘙癢症狀。
2. 膏藥過敏:膏藥中的某些成分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,導致皮膚發癢。一旦發現是過敏所致,要盡快揭掉膏藥,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皮膚。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、西替利嗪膠囊、依巴斯汀片等抗過敏藥物,同時外用糠酸莫米松凝膠、鹵米松乳膏、地奈德乳膏。
3. 皮膚清潔不當:貼膏藥前皮膚沒有清潔乾淨,污垢、油脂等與膏藥相互作用,可能引發瘙癢。需及時揭下膏藥,用溫和的沐浴產品清潔皮膚,待皮膚乾燥後再根據情況決定是否重新貼膏藥。若瘙癢明顯,可遵醫囑塗抹復方樟腦乳膏、丹皮酚軟膏、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。
4. 局部血液循環變化:膏藥的溫熱作用可能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,導致皮膚出現短暫的發癢。一般無需特殊處理,揭下膏藥後適當休息,瘙癢通常會逐漸緩解。若瘙癢持續,可遵醫囑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、肝素鈉乳膏、雲南白藥膏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恢復正常。
5. 膏藥刺激:部分膏藥的質地、成分等對皮膚有較強刺激,引起發癢。應馬上去除膏藥,用清水洗淨皮膚。可遵醫囑選用青鵬軟膏、龍珠軟膏、金黃膏,減輕皮膚刺激。
使用膏藥時要選擇適合自己膚質的產品,貼前確保皮膚清潔。若瘙癢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