腳起皮可能是皮膚乾燥、摩擦刺激、足癬、剝脫性角質松解症、汗皰疹等因素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日常護理、藥物治療等。
1. 皮膚乾燥:在秋冬季節,空氣濕度較低,腳部皮膚的水分容易流失,導致皮膚乾燥起皮。平時不注意足部保濕,也會加重這種情況。可在洗腳後趁皮膚還未完全乾燥,塗抹凡士林、尿素維E乳膏、硅油乳膏等保濕護膚品,穿上棉質襪子,保持腳部滋潤。
2. 摩擦刺激:常穿不合腳的鞋子,比如鞋子過緊、過硬,長時間行走或運動時,腳部皮膚受到過度摩擦,就會引起局部角質層增厚、起皮。選擇合適尺碼、柔軟舒適的鞋子,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。對於已經起皮的部位,可使用水楊酸軟膏、維A酸乳膏、復方乳酸乳膏等,促進角質層軟化脫落,遵醫囑用藥。
3. 足癬: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,具有傳染性。溫暖潮濕的環境利於真菌生長,比如經常穿不透氣的鞋子,腳部出汗多等都易誘發。可外用抗真菌藥物,如酮康唑乳膏、特比萘芬乳膏、聯苯苄唑乳膏等,遵醫囑按療程使用,嚴重時還需口服抗真菌藥物。
4. 剝脫性角質松解症:病因尚不明確,可能與多汗、遺傳等因素有關。表現為掌跖部位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鱗屑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,如地奈德乳膏、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、鹵米松乳膏等,同時配合保濕劑,遵醫囑用藥。
5. 汗皰疹:可能與局部過敏、精神因素等有關。常對稱發生於手掌、腳底,初期為小水皰,乾涸後出現脫皮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、曲安奈德尿素軟膏、他克莫司軟膏等,瘙癢嚴重時可口服抗組胺藥物,遵醫囑用藥。
日常要保持腳部清潔乾爽,選擇透氣性好的鞋襪,避免過度搔抓腳部皮膚,以免引起感染。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