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腳腳後跟裂口可能是皮膚乾燥、摩擦、真菌感染、缺乏維生素、足部濕疹等因素導致,需要針對病因治療,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濕、減少摩擦、抗真菌、補充維生素、治療濕疹等。
1. 皮膚乾燥:皮膚水分流失過多,皮脂腺分泌減少,導致腳後跟皮膚乾燥開裂。日常應避免頻繁用過熱的水燙腳,洗腳後及時擦乾並塗抹凡士林軟膏、尿素維E乳膏、硅油乳膏等保濕產品,保持皮膚水潤。
2. 摩擦:長期穿不合腳的鞋子,腳後跟部位反復受到摩擦,易導致皮膚角質層增厚、乾裂。選擇合適尺碼、柔軟舒適的鞋子,避免長時間行走或站立。可使用水楊酸軟膏、維A酸乳膏、復方乳酸乳膏等,軟化角質,促進裂口愈合,需遵醫囑用藥。
3. 真菌感染:皮膚癬菌等真菌感染足部,引發足癬,可出現腳後跟裂口、瘙癢等症狀。保持足部清潔乾燥,勤換鞋襪。外用抗真菌藥物,如酮康唑乳膏、特比萘芬乳膏、聯苯苄唑乳膏等,遵醫囑按療程使用。
4. 缺乏維生素:身體缺乏維生素A、維生素B族等,會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,使皮膚乾燥、粗糙,導致腳後跟裂口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,如胡蘿蔔、橙子、糙米等。必要時可遵醫囑口服維生素A軟膠囊、復合維生素B片、多維元素膠囊等補充維生素。
5. 足部濕疹: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,可出現腳後跟皮膚增厚、脫屑、裂口等表現。避免接觸過敏原及刺激性物質,如肥皂、洗滌劑等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,如地奈德乳膏、鹵米松乳膏、糠酸莫米松乳膏等,遵醫囑使用。
日常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衛生,避免過度搔抓腳後跟,防止感染。選擇溫和的清潔產品,洗腳後及時擦乾並做好護理。若裂口長期不愈合或症狀加重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