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部淋巴結腫大可見於感染性疾病、腫瘤性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變態反應性疾病、先天性疾病等。
1. 感染性疾病:細菌、病毒、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頸部淋巴結或周圍組織器官,都可能導致淋巴結腫大。比如化膿性扁桃體炎可引起頸部淋巴結反應性增生腫大,伴有疼痛、紅腫,嚴重時可有發熱等全身症狀;結核桿菌感染頸部淋巴結,形成頸部淋巴結結核,初期腫大淋巴結可活動,後期可相互粘連,形成寒性膿腫,破潰後可經久不愈。
2. 腫瘤性疾病:包括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。原發性腫瘤如淋巴瘤,可表現為無痛性淋巴結腫大,可伴有發熱、盜汗、體重減輕等全身症狀;轉移性腫瘤常見於頭頸部惡性腫瘤轉移,如鼻咽癌、甲狀腺癌等,可出現頸部相應區域淋巴結腫大,質地較硬,活動度差。
3. 自身免疫性疾病:如系統性紅斑狼瘡,除頸部淋巴結腫大外,還會出現面部紅斑、關節疼痛、口腔潰瘍等多系統症狀;乾燥綜合徵也可導致頸部淋巴結腫大,同時伴有口乾、眼乾等表現。
4. 變態反應性疾病:如過敏性紫癜,在皮膚紫癜的同時,可能出現頸部淋巴結腫大,還可有關節腫痛、腹痛、血尿等症狀;藥物熱也可能引發頸部淋巴結腫大,通常有明確的用藥史,伴有發熱等症狀。
5. 先天性疾病:如鰓裂囊腫,多位於胸鎖乳突肌前緣中、上 1/3 交界處,表現為無痛性腫塊,有時可伴有瘻管形成,擠壓時有分泌物溢出;甲狀舌管囊腫多位於頸部中線舌骨下方,隨吞咽或伸舌動作而上下移動。
當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時,不要驚慌。應及時就醫,詳細告知醫生症狀出現的時間、變化情況、是否有其他伴隨症狀等。醫生會通過詳細的體格檢查、實驗室檢查、影像學檢查等綜合判斷病因,然後進行針對性治療。治療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安排進行,按時服藥、定期復查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