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鼻孔閉鎖常見原因有先天性發育異常、外傷、感染、藥物副作用、醫源性損傷等,根據病因對症治療。
1. 先天性發育異常:胚胎發育過程中鼻頰膜或咽頰膜未能正常破裂消失,導致後鼻孔閉鎖。可在患兒出生後,根據閉鎖程度和全身狀況,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手術修復,如經鼻腔或經齶進路手術,打通閉鎖部位,重建鼻腔通氣通道。
2. 外傷:鼻部受到嚴重的撞擊、擠壓等外傷,導致鼻骨骨折、鼻中隔骨折等,骨折錯位愈合可能引起後鼻孔閉鎖。需及時進行外傷處理,復位骨折部位,若已形成閉鎖,可通過手術清除瘢痕組織,修復鼻腔結構。
3. 感染:鼻腔、鼻竇的嚴重感染,如鼻竇炎、鼻結核等,炎症長期刺激可導致鼻腔黏膜腫脹、粘連,最終形成後鼻孔閉鎖。應積極治療原發感染,控制炎症,對於已形成的閉鎖,可在炎症消退後行手術分離粘連組織。
4. 藥物副作用:某些藥物可能引起鼻腔黏膜的不良反應,導致黏膜腫脹、肥厚,進而引起後鼻孔閉鎖。如長期使用鼻減充血劑,可引起藥物性鼻炎導致閉鎖。應立即停用相關藥物,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,緩解黏膜腫脹,必要時手術治療。
5. 醫源性損傷:鼻腔、鼻竇手術操作不當,如鼻中隔矯正術、鼻竇手術等,損傷鼻腔黏膜或結構,術後瘢痕形成可導致後鼻孔閉鎖。手術時應規範操作,盡量減少組織損傷。若發生閉鎖,需再次手術修復。
術後需定期復查,保持鼻腔清潔,避免用力擤鼻和挖鼻,防止鼻腔再次粘連。同時,積極治療鼻腔、鼻竇的炎症,預防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