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足的臨床分級主要採用Wagner分級法,具體如下:
0級:有發生足潰瘍的危險因素,但尚無潰瘍。此時患者可能存在周圍神經病變、自主神經病變、周圍血管病變等,足部皮膚完整,但有胼胝、雞眼等。
1級:表面潰瘍,臨床上無感染。潰瘍通常較淺,未累及深部組織,可能由輕微的外傷、摩擦等引起。
2級:較深的潰瘍,常合併軟組織感染,但無骨髓炎或深部膿腫。感染可表現為局部紅腫、疼痛、滲出等。
3級:深部潰瘍,伴有骨組織病變或骨髓炎。除了軟組織感染外,炎症已蔓延至骨骼,可能出現骨質破壞、骨髓炎等表現。
4級:局限性壞疽趾、足跟或前足背。局部組織因缺血、缺氧而發生壞死,通常伴有嚴重的感染和血管病變。
5級:全足壞疽。整個足部出現廣泛的組織壞死,病情嚴重,常需要截肢等治療。
還有TEXAS大學分級法,該分級法綜合考慮了潰瘍深度、感染程度和缺血程度等因素,對糖尿病足的評估更為全面。具體分為A、B、C、D四級,A級為無感染無缺血,B級為有感染無缺血,C級為有缺血無感染,D級為有感染有缺血。
糖尿病足的分級對於制定治療方案、判斷預後等具有重要意義。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,定期檢查足部,保持足部清潔,避免受傷。若發現足部有異常,應及時就醫,接受規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