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道感染的途徑主要有上行感染、血行感染、淋巴道感染、直接感染、醫源性感染等。
1. 上行感染:
這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。正常情況下,尿道口及其周圍有細菌寄生,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尿道黏膜有損傷時,細菌可沿尿道上行至膀胱、輸尿管甚至腎臟,引發感染。女性由於尿道短而直,且尿道口與肛門接近,更容易發生上行感染。例如,女性在性生活後,細菌容易被擠壓入尿道,進而上行引發膀胱炎等。
2. 血行感染:
細菌從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灶侵入血流,隨血流到達腎臟等泌尿系統部位引起感染。這種途徑相對少見,常見於新生兒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。比如,當患者有皮膚癤腫、扁桃體炎等感染灶時,細菌可進入血液循環,然後在腎臟定植並繁殖,導致腎盂腎炎。
3. 淋巴道感染:
泌尿系統周圍的器官或組織發生感染時,細菌可通過淋巴道進入泌尿系統。例如,盆腔器官的炎症,細菌可經淋巴管蔓延至泌尿系統,引起相應部位的感染,但這種情況在臨床上較為罕見。
4. 直接感染:
泌尿系統鄰近器官的感染直接蔓延至泌尿系統。如闌尾膿腫、盆腔膿腫等可直接侵犯泌尿系統,導致感染。這種感染途徑相對不常見,多在局部炎症較為嚴重時發生。
5. 醫源性感染:
在醫療操作過程中,如導尿、膀胱鏡檢查、輸尿管插管等,如果操作不當或器械消毒不徹底,可將細菌帶入泌尿系統,引發感染。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操作規範的完善,醫源性感染的發生率有所降低,但仍需引起重視。
對於泌尿道感染,日常應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尿道口清潔,多喝水、勤排尿,以減少細菌滋生和感染的機會。若出現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接受規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