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腸憩室病需要與潰瘍性結腸炎、結腸腫瘤、腸易激綜合徵、克羅恩病、缺血性結腸炎等鑒別。
1. 潰瘍性結腸炎:是一種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腸和結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疾病。主要症狀為持續或反復發作的腹瀉、黏液膿血便,常伴有腹痛、里急後重。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瀰漫性充血、水腫,顆粒狀,脆性增加,易出血,有糜爛及潰瘍形成,與結腸憩室病表現不同,後者主要是結腸壁向外突出形成的袋狀結構,一般無明顯的黏膜改變。
2. 結腸腫瘤:包括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。良性腫瘤如結腸息肉等,可能出現便血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;惡性腫瘤即結腸癌,除便血、排便習慣改變外,還可能有腹部腫塊、腸梗阻等表現。而結腸憩室病通常在無併發症時多無症狀,通過結腸鏡及病理檢查可與結腸腫瘤相鑒別。
3. 腸易激綜合徵: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腸病,以腹痛、腹脹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為主要特徵,無明顯的器質性病變。與結腸憩室病不同,腸易激綜合徵症狀多與精神因素、飲食等有關,且腸道形態結構正常,而結腸憩室病存在結腸壁的結構改變。
4. 克羅恩病:是一種慢性炎性肉芽腫性疾病,多見於末段回腸和鄰近結腸,呈節段性或跳躍式分布。臨床表現為腹痛、腹瀉、體重下降等,可伴有發熱、瘻管形成等併發症。結腸鏡下可見縱行潰瘍、鵝卵石樣改變等,與結腸憩室病的病理特徵和臨床表現均有差異。
5. 缺血性結腸炎:是由於結腸血管閉塞性或非閉塞性疾病引起的腸壁缺血、缺氧,導致腸黏膜損傷、壞死。多發生於老年人,起病急,常突發腹痛、便血等。與結腸憩室病相比,缺血性結腸炎有其特定的發病機制和影像學表現,如腹部CT血管成像可發現血管病變。
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規律作息,避免熬夜,飲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,保持大便通暢,減少腸道壓力。定期體檢,若出現腹痛、便血、排便習慣改變等異常症狀,應及時就醫,配合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