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內節育器常見的放置方法有經陰道常規放置、在人工流產術後即時放置、產後42天及以後放置、剖宮產術後半年放置、哺乳期放置等。
1. 經陰道常規放置:在月經乾淨後3 - 7天內,且無性生活,此時子宮內膜較薄,放置宮內節育器引起的出血和感染風險相對較低。醫生會先進行婦科檢查,確定子宮的大小、位置和形態,然後使用陰道窺器暴露宮頸,消毒宮頸和陰道後,用宮頸鉗夾住宮頸前唇,用探針探測宮腔深度,再根據宮腔大小選擇合適的節育器,通過放置器將其推送至宮腔內預定位置。
2. 人工流產術後即時放置:在人工流產手術結束後,宮腔經過清理,此時可立即放置宮內節育器。這樣可以減少再次手術的痛苦和費用,同時也能及時落實避孕措施。但前提是手術過程順利,子宮收縮良好,出血不多。
3. 產後42天及以後放置:產後子宮需要一段時間恢復,一般在產後42天左右,除乳腺外的其他器官基本恢復至未孕狀態。此時若產婦身體狀況良好,惡露已淨,會陰傷口已愈合,子宮復舊良好,可考慮放置宮內節育器。
4. 剖宮產術後半年放置:剖宮產手術對子宮肌層有損傷,需要較長時間恢復。一般建議在剖宮產術後半年,待子宮切口愈合良好後再放置宮內節育器,以降低子宮穿孔等併發症的發生風險。
5. 哺乳期放置:哺乳期雖然月經可能尚未恢復,但仍有可能排卵,所以有避孕需求。放置宮內節育器前需排除妊娠可能,操作過程與經陰道常規放置類似,但要注意動作輕柔,避免過度刺激子宮引起子宮收縮。
放置宮內節育器後,可能會有少量陰道出血和下腹不適,一般會自行緩解。要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重體力勞動和性生活兩周。如有發熱、腹痛、陰道流血增多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