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艾滋病病毒感染新生兒的途徑主要有經胎盤傳播、經產道傳播、經母乳傳播、醫源性傳播、家庭內傳播等。
1. 經胎盤傳播:
在孕期,艾滋病病毒可通過胎盤屏障從母體進入胎兒血液循環。當孕婦體內病毒載量較高時,病毒更易穿過胎盤。胎盤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異常,如胎盤炎症、絨毛膜血管損傷等,也會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。這種傳播方式在孕期就可能發生,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播途徑。
2. 經產道傳播:
分娩過程中,胎兒經過產道時,會接觸到母體的血液、陰道分泌物等,其中若含有艾滋病病毒,就可能導致新生兒感染。產程延長、胎膜早破、會陰側切等情況,會使胎兒與含病毒的體液接觸時間延長或接觸面積增大,從而增加感染幾率。
3. 經母乳傳播:
產後,若母親進行母乳餵養,艾滋病病毒可通過乳汁進入新生兒體內。病毒在乳汁中的含量與母親的病毒載量有關,病毒載量越高,傳播風險越大。母乳餵養時間越長,新生兒感染的可能性也越高。
4. 醫源性傳播:
在醫療操作過程中,如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醫療器械、血液製品等,可能會導致新生兒感染。但隨著醫療規範的不斷完善,這種傳播途徑已較為罕見。
5. 家庭內傳播:
家庭中若有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,在與新生兒密切接觸過程中,如共用生活用品、有血液暴露等情況,也可能使新生兒感染,但這種情況相對少見。
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婦應盡早接受規範的抗病毒治療,以降低病毒載量,減少傳播風險。同時,根據具體情況,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和餵養方式,保障新生兒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