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硬化腹水排水常見藥物有螺內酯、呋塞米、白蛋白、托伐普坦、甘露醇等。
1. 螺內酯:是一種醛固酮拮抗劑,通過抑制醛固酮的作用,減少鈉離子和水的重吸收,從而促進腹水排出。它作用溫和、持久,能有效糾正水鈉瀦留,且能預防低鉀血症,常作為肝硬化腹水治療的基礎用藥,一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調整劑量,以達到較好的利尿效果同時減少不良反應。
2. 呋塞米:屬於袢利尿劑,可抑制腎小管對氯化鈉的重吸收,使水、鈉、鉀等電解質排出增加,利尿作用迅速且強大。常與螺內酯聯合使用,增強利尿效果,減少單一用藥的劑量及不良反應。使用過程中需注意監測電解質平衡,防止低鉀血症等情況發生。
3. 白蛋白:肝硬化患者肝臟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,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,引起腹水。補充白蛋白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,促進腹水回吸收進入血液循環,再通過腎臟排出體外。它不僅能排水,還能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,增強機體抵抗力,對腹水的治療和患者整體狀況的改善有重要作用。
4. 托伐普坦:是一種新型的抗利尿激素拮抗劑,能選擇性地阻斷抗利尿激素與受體結合,增加自由水的排泄,而不影響電解質的排出。對於伴有低鈉血症的肝硬化腹水患者有較好的療效,可有效糾正低鈉血症,促進腹水消退,且安全性較好。
5. 甘露醇:為滲透性利尿劑,靜脈注射後可提高血漿滲透壓,使組織間液水分向血漿轉移,產生組織脫水作用,從而減少腹水。但它在肝硬化腹水治療中相對較少單獨使用,多在特殊情況下,如伴有腦水腫等併發症時聯合其他藥物應用。
肝硬化腹水患者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根據患者具體病情、身體狀況、電解質水平等因素綜合選擇合適的藥物及劑量。用藥期間要密切關注體重、尿量、腹圍等變化,定期復查肝腎功能、電解質等指標,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,確保治療安全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