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後出血的預防措施包括加強孕期保健、正確處理產程、積極處理第三產程、準確測量出血量、及時治療凝血功能障礙等。
1. 加強孕期保健:做好孕前及孕期保健工作,積極治療基礎疾病,如貧血、血液系統疾病等,對有產後出血高危因素者,如多胎妊娠、巨大兒、前置胎盤、胎盤早剝、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,應提前住院待產,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。
2. 正確處理產程:第一產程密切觀察產程進展,保證產婦充分休息與營養,避免產婦過度疲勞,合理使用宮縮劑;第二產程嚴格掌握會陰切開指徵及時機,正確助產,避免軟產道損傷;第三產程準確收集並測量產後出血量,胎兒娩出後,若出血不多,可等待胎盤自然娩出,若超過 30 分鐘胎盤仍未娩出且出血不多,應徒手剝離胎盤。
3. 積極處理第三產程:胎兒娩出後,可立即經靜脈快速滴注縮宮素,促進子宮收縮,減少出血;胎盤娩出後,按摩子宮,刺激子宮收縮,使子宮壁血竇關閉,減少出血;仔細檢查胎盤、胎膜是否完整,如有殘留應及時清宮。
4. 準確測量出血量:臨床上常用的測量方法有容積法、稱重法、面積法等,準確測量出血量有助於及時發現產後出血,以便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。
5. 及時治療凝血功能障礙:對有凝血功能障礙的產婦,應積極治療原發病,補充凝血因子,如輸注新鮮冰凍血漿、血小板等,以改善凝血功能,預防產後出血。
在整個過程中,醫護人員需密切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徵、子宮收縮情況、陰道出血量等,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。產婦自身也應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操作與指導,保持良好的心態,確保分娩過程順利,降低產後出血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