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吃的過期食物只是超過保質期較短時間,且食物保存較好、未被嚴重污染,一般可能不會出現上吐下瀉。如果過期時間較長,食物出現變質、發霉、異味等明顯腐敗現象,或者被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等污染,通常可能引發上吐下瀉。
如果吃的食物剛過保質期不久,例如僅超出保質期幾天,並且在保質期內一直處於適宜的儲存環境,如低溫、乾燥、密封良好等,食物中的營養成分雖然會有一定程度的自然降解,但一般不會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或產生足以致病的毒素。此時食用,人體的消化系統可能能夠正常處理這些食物,不會引發明顯的不適症狀,也就不會出現上吐下瀉的情況。
但當食物過期時間較長,其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會發生顯著變化。食物中的蛋白質、脂肪等成分可能會被細菌分解,產生如肉毒桿菌毒素、葡萄球菌腸毒素等有害物質,或者被霉菌污染而產生黃曲霉毒素等致癌物質。這些毒素一旦進入人體,會強烈刺激胃腸道黏膜,導致胃腸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功能紊亂,引發嘔吐反射,同時加快腸道蠕動,導致腹瀉。嚴重時,還可能因大量體液丟失而引起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併發症,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。
食用過期食物後,如果出現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不適症狀,應立即就醫。醫生會詳細詢問食用的食物種類、過期時間、保存情況等,進行血常規、糞便常規等檢查,判斷是否為食物中毒及中毒的嚴重程度,給予相應的治療,如補液、抗感染等,患者要積極配合治療並注意飲食衛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