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腿肌後群主要有腓腸肌、比目魚肌、跖肌、腘肌、脛骨後肌等。
1. 腓腸肌:
腓腸肌是小腿後群中最常見且最發達的肌肉之一。它有兩個頭,分別起自股骨內、外側髁的後面,兩頭會合後向下移行為跟腱,止於跟骨結節。其主要作用是屈膝關節和踝關節,在行走、跑步、跳躍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,能幫助人體產生強大的推進力。
2. 比目魚肌:
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的深層。它起自脛、腓骨上端的後面,肌束向下移行為跟腱,同樣止於跟骨結節。比目魚肌主要作用是使踝關節跖屈,在維持人體站立姿勢和行走時的穩定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,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緩慢行走時,它能持續發力。
3. 跖肌:
跖肌相對較小且較為纖細。它起自股骨外上髁,止於跟骨結節。跖肌的功能與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有一定相似性,主要協助屈膝關節和踝關節,但在日常活動中的作用相對不突出,部分人的跖肌可能存在一定的變異。
4. 腘肌:
腘肌位於膝關節後方。它起自股骨外側髁的外側部分,止於脛骨的比目魚肌線以上的骨面。腘肌的主要作用是屈膝關節並使小腿內旋,在膝關節的運動和穩定中起到重要作用,比如在屈膝、扭轉小腿等動作時發揮作用。
5. 脛骨後肌:
脛骨後肌位於小腿後群的深層。它起自脛、腓骨和小腿骨間膜的後面,肌腱經內踝後方至足底,止於舟骨粗隆和內側、中間及外側楔骨。脛骨後肌的主要功能是使足內翻和跖屈,對於維持足部的正常形態和功能至關重要。
在進行涉及小腿肌後群的鍛鍊或康復訓練時,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強度和頻率。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疼痛、腫脹等不適症狀,應及時停止並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