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異位症和盆腔炎在發病原因、臨床表現、檢查方法、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區別。
1. 發病原因:
子宮內膜異位症:具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,但由於子宮腔經輸卵管與盆腔相通,內膜細胞可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,遺傳、免疫、炎症等因素也可能參與發病。
盆腔炎:主要是病原體感染引起,常見的病原體有淋病奈瑟菌、沙眼衣原體等,多發生在性活躍期、有月經的婦女,不良的衛生習慣、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等也可引發。
2. 臨床表現:
子宮內膜異位症:主要表現為繼發性痛經且進行性加重,疼痛多位於下腹、腰骶及盆腔中部,還可能出現性交不適、月經異常、不孕等症狀。
盆腔炎:下腹痛是主要的症狀,多為持續性疼痛,活動或性交後加重,伴有發熱、陰道分泌物增多,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寒戰、高熱、頭痛等全身症狀。
3. 檢查方法:
子宮內膜異位症: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婦科檢查、超聲檢查、腹腔鏡檢查等,腹腔鏡檢查是診斷的金標準。
盆腔炎:婦科檢查、血常規、陰道分泌物檢查、超聲檢查等有助於診斷,必要時還可進行腹腔鏡檢查。
4. 治療方式:
子宮內膜異位症:根據患者的年齡、症狀、病變部位和範圍以及生育要求等選擇治療方案,包括期待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。
盆腔炎:主要為抗生素藥物治療,必要時採取手術治療,同時要注意休息、補充營養等支持治療。
女性若出現下腹疼痛、月經異常等不適症狀,應及時就醫,明確診斷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,避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