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火罐起水泡常見原因有體內濕氣重、留罐時間過長、罐內溫度過高、皮膚過敏、操作不當等。
1. 體內濕氣重:
體內濕氣較重時,拔罐會使濕氣通過皮膚排出體外,易形成水泡。因為濕氣積聚在體內,拔罐的負壓作用促使濕氣聚集在局部皮膚,形成水泡。此時應保持局部清潔,避免感染,小水泡一般可自行吸收。
2. 留罐時間過長:
留罐時間過長會導致局部皮膚長時間受負壓影響,血液循環受阻,組織液滲出形成水泡。通常拔罐留罐時間應控制在10 - 15分鐘,若時間過長出現水泡,需注意保護水泡,防止破裂。
3. 罐內溫度過高:
罐內溫度過高會燙傷皮膚,引發炎症反應,導致組織液滲出形成水泡。拔罐時要確保罐內溫度適宜,若出現因溫度高起水泡,要避免沾水,防止感染。
4. 皮膚過敏:
部分人皮膚較為敏感,對拔罐材質或拔罐過程中的某些物質過敏,引起過敏反應,出現水泡。應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,水泡處可塗抹溫和的藥膏。
5. 操作不當:
拔罐操作不規範,如拔罐力度不均勻、罐口邊緣過於粗糙等,都可能損傷皮膚,導致水泡產生。操作時應確保手法正確、工具合適,若出現水泡,要做好護理。
拔罐前應保持皮膚清潔,選擇合適的拔罐器具和方法,控制好留罐時間和力度,出現水泡後若情況嚴重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