間歇性跛行的症狀主要有下肢疼痛、下肢麻木、下肢無力、下肢發涼、下肢肌肉萎縮等。
1. 下肢疼痛:疼痛是間歇性跛行較為常見的症狀。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後,下肢會出現疼痛,多為酸痛、脹痛或刺痛。疼痛部位通常在小腿,也可能累及大腿或臀部。開始行走時可能症狀不明顯,但隨著行走距離增加,疼痛會逐漸加重,迫使患者停下休息,休息後疼痛可緩解,繼續行走後又會出現。
2. 下肢麻木:行走過程中,下肢會有麻木感,就像有無數螞蟻在皮膚上爬行。這種麻木感可能從腳趾開始,逐漸向上蔓延。麻木的程度因人而異,有的患者只是輕微的不適感,有的則會感覺下肢部分區域失去知覺,影響正常行走。
3. 下肢無力:患者在行走時會感到下肢力量不足,抬腿、邁步變得困難。肌肉彷彿失去了正常的收縮能力,行走的步伐變小、變慢。嚴重時,甚至可能無法正常支撐身體重量,容易摔倒。
4. 下肢發涼:下肢皮膚溫度會比正常時低,觸摸起來感覺發涼。因為下肢血液循環不暢,血液供應不足導致的。尤其是在寒冷的環境中,發涼的症狀會更加明顯,可能還會伴有皮膚蒼白的表現。
5. 下肢肌肉萎縮:相對較為罕見。長期的間歇性跛行,由於下肢肌肉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和營養,會逐漸出現肌肉萎縮。表現為下肢肌肉體積變小、力量減弱,影響肢體的正常功能。
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應及時就醫,進行全面檢查,明確病因後,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規範治療和康復訓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