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兒心尖搏動的位置在左側第4肋間鎖骨中線外1-2cm處。
心尖搏動指的是心臟收縮時,心尖撞擊心前區胸壁,使相應部位肋間組織向外搏動。小兒由於生理結構與成人有所不同,其心尖搏動位置也存在差異。在胎兒時期,心臟呈橫位,出生後逐漸轉為斜位。在小兒生長髮育過程中,隨著年齡的增長,胸廓形態逐漸變化,心臟位置也會有所改變。
新生兒及嬰兒時期,心臟位置相對較橫,心尖搏動位置較高,常在左側第4肋間鎖骨中線外1 - 2cm處。因為小兒的胸廓較短,心臟相對較大,且膈肌位置較高,使得心臟在胸腔內的位置相對偏上、偏左。
幼兒期時,心尖搏動位置仍在左側第4肋間鎖骨中線外,但隨著胸廓的發育,可能會逐漸向鎖骨中線靠近。
學齡前期及學齡期,隨著小兒身體的進一步發育,胸廓形態逐漸接近成人,心臟位置也逐漸接近成人水平,心尖搏動位置逐漸移至左側第5肋間鎖骨中線上。
心尖搏動位置的檢查對於評估小兒心臟的健康狀況具有重要意義。醫生通過觸診或聽診心尖搏動的位置、強度、頻率等,可以初步判斷小兒心臟是否存在異常。例如,心尖搏動位置的改變可能提示心臟增大、胸腔積液、氣胸等疾病。
在檢查小兒心尖搏動時,應讓小兒處於安靜狀態,避免哭鬧、活動等因素的影響。檢查環境要溫暖、安靜,以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。同時,檢查者的手法要輕柔,避免引起小兒的不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