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情況下,痛經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。
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。原發性痛經通常是由於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,導致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、血管痙攣,造成子宮缺血、缺氧狀態,從而出現痛經症狀。對於輕度的原發性痛經,通過休息、保暖、喝紅糖水等方法,可能就會緩解。因為這些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血液循環,放鬆子宮平滑肌,減輕疼痛。但如果疼痛較為嚴重,已經影響到了日常生活、工作和學習,就需要進行治療。比如可以使用非甾體抗炎藥,它能抑制子宮內膜平滑肌的收縮,從而緩解疼痛。
繼發性痛經則多是由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,如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腺肌病等。這種情況下,痛經往往是疾病的一種表現,是需要治療的。因為如果不治療原發疾病,痛經症狀不僅不會緩解,還可能會逐漸加重,對生殖系統等造成更嚴重的損害。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,異位的內膜組織會隨著月經週期出血,引發疼痛,長期不治療可能導致粘連、不孕等後果。
在面對痛經時,要重視起來,不能一味忍受。如果痛經症狀較輕,可以先嘗試自我調理;若症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,應及時就醫,查明原因,進行針對性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