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抑鬱藥一般不能隨意停。
抗抑鬱藥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來改善情緒。比如常見的選擇性5-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,其能阻止5-羥色胺的再攝取,使突觸間隙中的5-羥色胺濃度增加,從而改善抑鬱症狀。當患者服用抗抑鬱藥一段時間後,藥物會逐漸使大腦的神經遞質系統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。如果突然停藥,這種穩定狀態會被打破,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反應,這被稱為撤藥反應。
撤藥反應的表現多種多樣,可能包括頭暈、惡心、嘔吐、失眠、焦慮、煩躁不安等,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抑鬱症狀的復發甚至加重。對於一些病情較重、病程較長的患者來說,他們的大腦神經遞質系統可能已經適應了藥物的存在,自身調節功能尚未完全恢復。此時停藥,就如同突然撤掉了支撐情緒的拐杖,很容易使病情反復。而且,抑鬱症本身具有較高的復發率。即使患者在服藥期間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,也不意味著抑鬱症已經完全治癒。繼續維持一定時間的藥物治療,可以進一步鞏固療效,降低復發的風險。
在決定是否停藥時,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、服藥時間、症狀改善情況等多方面因素,綜合判斷是否可以逐漸減少藥量以及停藥的時機。同時,停藥過程也需要循序漸進,不能操之過急。